目录


参考:


# AI大模型商用级知识库

# AI知识库系统

​ AI知识库系统正在全面渗透各行各业。目前,已经在多个领域见证了其成功应用,包括跨境电商平台的智能客服、教育机构的个性化学习助手、医疗机构的诊断支持系统,以及餐饮行业的智能点餐服务等实际落地案例。

​ 实现AI大模型商用级知识库主要有两种方法:

  • 第一种:通过专业知识的再训练或模型微调来增强模型能力,但这种方法需要大量标注数据和计算资源,成本高昂,对个人用户来说不太可行;

  • 第二种:在向大模型提问时提供相关背景知识,使模型能够基于这些上下文信息生成更准确的回答。这种知识库构建方法的核心就是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检索增强生成)技术。

# RAG(检索增强生成)

​ 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检索增强生成)是一种结合信息检索与文本生成的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动态整合外部知识库增强大模型的生成能力,解决传统生成模型的局限性。

​ RAG核心流程是:通过检索模块从海量文档中筛选相关上下文(如向量化搜索),再由生成模块结合检索结果生成最终响应,形成“检索-增强-生成”的闭环流程。即:在生成回答前,先从外部知识库中检索相关信息,让模型能够引用训练数据之外的专业知识,使其在生成响应之前能够引用训练数据来源之外的权威知识库,再将检索结果与用户输入结合,指导生成模型输出更可靠的回答。这种方法允许大型语言模型在不重新训练的情况下访问特定领域或组织的内部知识库,从而保持其输出的相关性、准确性和实用性。

​ 解决的问题(大模型的三大缺陷):

  • 幻觉问题:通过引用可验证的外部知识减少虚构内容;(在专有领域,AI大模型LLM无法学习到所有的专业知识细节,因此在面向专业领域知识的提问时,无法给出可靠准确的回答,甚至会“胡言乱语”,这种现象称之为LLM的“幻觉”。)
  • 时效性不足:动态整合最新数据,避免依赖过时训练集;
  • 专业性有限:引入垂直领域知识库(如医学、法律)提升专业回答质量。

# Agent(智能体)

​ 作为商用级的知识库,不仅仅需要通过RAG和其它基础组件满足用户问题分类、敏感词检索等各类复杂场景需求,还需要能够内置强大的工作流引擎和函数库,支持业务流程编排,甚至是通过低代码实现可视化自定义工作流,从而指导大模型的工作过程,满足复杂业务场景下的需求,而这些可以交由Agent智能体解决。

​ Agent是具备目标导向的智能实体,能够通过感知环境(如用户指令、数据库信息)动态规划行动路径,调用工具完成任务,并基于反馈优化策略。例如,用户只需提出“订一张去北京的机票”,Agent可自动完成搜索、比价、支付全流程。

​ Agent通过整合LLM的推理能力与外部工具的动态调用,实现了从“回答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质变。其技术架构与应用场景的持续扩展,正在重塑AI技术的落地形态,成为企业智能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

# LangChain(大模型应用开发框架)

​ LangChain是一个专为大型语言模型(LLM)驱动应用开发设计的开源框架,旨在简化从开发到部署的完整流程。它通过模块化设计,将复杂的语言处理任务拆解为可组合的组件,帮助开发者高效构建智能应用(如聊天机器人、知识问答系统等)。

​ 如果把AI大模型LLM比作学生的大脑,把RAG比作教材教辅,那么,就可以把Agent比作眼、耳、鼻、舌、身,协助LLM完成“应试教育”之外的“素质教育”。为了过五关斩六将,应对各种考试,学霸则需要能够统筹以上各项能力的发挥。而LangChain就是这样的工程化框架,能够统筹以上各项能力的发挥。

​ LangChain提供了Models(模型接口)、Prompts(提示词)、Indexes、Memory(上下文信息)、Chains(链,工作流)、Agents(智能体)六大核心抽象,在降低系统实现复杂度的同时,提升系统整体的扩展性。它的能力边界只取决于LLM的智力水平和LangChain能提供的工具集的丰富程度。

​ LangChain通过模块化设计生态系统整合,解决了LLM应用开发中的碎片化问题。其核心价值在于降低复杂任务编排门槛,使开发者能聚焦业务逻辑而非底层交互细节。随着生成式AI的普及,它已成为构建企业级智能应用的首选框架之一。

上次更新时间: 6/19/2025, 4:12:57 PM